2023-11-14 产品知识

  2016年以来,株洲市积极探索通过加强电力大数据分析应用、创新生态环境监督管理体系的改革方案,建成国内最先进的“电力大数据+生态环境监管”平台,稳步提升了全市生态环境质量。

  位于湖南中部、湘江之滨的株洲市,是全国首批重点建设的8个工业城市之一,2020年全市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90%。制造业既是株洲发展演变的主线,环境违法生产“、打游击”,监督执法“顾此失彼、疲于奔命”也成为了生态环境监管的重点难点。

  全市总面积1.2万平方公里;共有各种类型的市场主体31.3万户,其中有税收贡献的15万户;已发放排污许可证的排污重点公司数共5751个。按编制规定,全市环保执法人员实际仅130人,平均每人/每天负责监管92.3平方公里、2408户市场主体、44.2个排污重点企业,任务繁重、数量巨大,执法人员人少事多、心有余力而不足。

  不少企业习惯于“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粗放式发展模式,认为“环境治理成本”属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外支出,想方设法逃避主体责任,在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方面耍花招,与生态环境部门“”,企业未批先建(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先建设)、未验先投(未经过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前先投产运营)、环保设备建而不用、时开时停、数据造假(联合第三方私自篡改在线监测设备或以捏造“假污染源”)等环保违法现象层出不穷。特别是许多“散乱污”企业,白天不生产、晚上偷偷干,甚至还利用下雨等特殊时间大规模直排污水废气,非常隐蔽,危害极大。而环境监管仍依靠传统“人海”战术,即便推行环保在线监管,也因每套在线万元,企业投入太大,没办法实现全覆盖,全市2016年只有62个重点污染源企业安装了在线监控设备,仅占污染源监测总数的千分之一左右,生态环境监管存在“碎片化”“突击式”“马后炮”等现象。

  一方面,环保执法人员靠人力巡逻、接受举报等,难以及时精准发现企业环境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发现了也因违法证据容易灭失、无法收集等原因,既要比较长查处周期、耗时耗力,也难以真正处罚到位,更不可思议的是个别执法人员为违法企业“通风报信”,帮助蒙骗过关,导致违法企业心存侥幸,拼命钻漏洞、撕口子。另一方面,由于没有建立起全天候、不间断、现代化的环境监控机制,重大环境监管缺乏相互连通、实时对接,信息共享交换普遍滞后,生态环境预警、精准快速执法、协同联动处罚不到位,直接影响了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提升。

  为有效破解环境监管盲区、执法死角、查处滞后等难题,提升环境监管决策科学化、治理精准化、处置高效化水平,株洲市坚持科技赋能,2016年底由市委改革办、市生态环境局、国网株洲供电公司、市国投集团等单位成立专班,在全国率先探索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方法,对海量电力数据来进行环境保护应用分析,推动环境监管由“传统人海战术向现代信息化技术、传统事后监管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转变。

  2017年通过企业电力数据分析,形成昼夜不平衡疑似企业名单,建立手动导出数据交生态环境部门查处的“电力大数据+生态环境监管”平台1.0版。2018年通过在企业环保设施上加装智能电表实时监测、自动预警,升级为2.0版。2019年将智能电表替换成智能监控设备,升级为3.0版。2017年至2020年已在全市317家重点排污企业新安装337套智能监控设备,基本实现各类污染源全覆盖。

  2020年通过技术革新、流程再造,实现各个管理平台相互连通、数据共享,形成了从预警到交办、执法、销号、考核的闭环管理,打造了国内最先进的4.0版方案。2021年1月,通过举行“电力大数据+生态环境监管”改革创新成果推介会暨4.0版上线仪式,真正构建起了大数据背景下的全市生态环境监督管理机制,有力推动了市域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株洲市“电力大数据+环境监管”模式有效破解不法企业与生态环境部门“”,环保设施建而不用、时开时停这一监管执法难题。

  通过建立每日预警、实时预警、超前预警等13个数据模型,对很多类型生产企业的排污与治污情况做大数据监测和智能分析,在企业污染治理设施上安装智能监控设备,对治污设备用电数据实时24小时监测,一旦其与生产设备用电特征不匹配即自动预警,让监控主站真正成为在线监测企业环保设备正常运行的“千里眼,顺风耳”。企业环境违法逐年大幅度下降,2020年处置企业只有2017年的29%、群众投诉只有2016年的50%。

  根据“散乱污”企业白天不生产、晚上偷偷干、隐蔽性强等特点,对所有企业昼夜用电负荷差等情况做大数据监测并和领取排污许可证的白名单公司进行智能分析比对,从而筛查出未发放排污许可证的企业。通过现场核实,2016年以来累计发现并查处900多家未领排污许可证的未批先建生产企业,还查处关闭了100多家非法企业,使得污染企业无处藏身。

  以智慧株洲平台为核心,纵向对接省电力大数据平台,横向与市环保设施监控平台、市生态环境移动执法平台、市长热线平台等各个管理系统实时对接,形成由数据触发的快速交办、快速执法联动机制,做到用高科技手段打击环境违法“执法人员一次也不空跑、违法企业有事一次也跑不了”。在开展应用“电力大数据”查处违法企业的专项行动中,对3家企业下达停产通知,对5家企业下达处罚文书,共处罚金200万元,有效遏制了违法生产、偷排现象。

  随着信息技术快速的提升,当前已确定进入“数据智能化”和“治理现代化”的交融交汇阶段,大数据应用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明显。

  创新“电力大数据+生态环境监管”平台,既是“以大数据助力生态环境改善”的探索实践,也充分体现了以数字技术赋能推动治理变革的强大动力,更为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找到了创新路径。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核心在于主动运用大数据技术方法,创新决策机制,理顺层级、部门间关系,增强政策执行力,逐步的提升政府治理的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

  一方面,通过对海量数据的互联应用,倒逼政府在生态环境监管领域流程再造,实现执法机制、数字化闭环管理等多项改革创新,有力提升了政府“放管服”能力,湖南省生态环境厅还将在全省推广。另一方面,“电力大数据+生态环境监管”具有成本低、数据全、监管严、分析准、服务细、易推广等特点,产业化发展前途广阔。目前,株洲市国投集团与国网湖南供电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已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正加快数据模型完善升级;株洲国投智慧城市公司已引进高科技企业组织技术攻关、建立监测装备生产基地,企业安装污染源在线元左右,数量从过去生产端和治理端2块智能电表简化为1个智能设备,企业成本负担一下子就下降,现已复制应用到湖南长沙等多地共350多家企业,市场普遍欢迎。

  株洲市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按照市场化原则,支持有先进的技术、有成熟模式、有成功经验的大数据软硬件企业,减少相关成本、拓展业务,引领行业健康发展,真正通过“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共同激活大数据价值,培育大数据新兴起的产业。同时,充分依托现有电子政务、智慧城市建设基础,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途径,自上而下高位推动各领域大数据平台建设,加速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打通信息壁垒,形成统一接入的数据共享大平台,构建全市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

下一篇:污染治理设施用电状况智能监管系统-环保用电云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