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07 产品知识

  原标题:无废城市建设巡礼(59) 瓯海以“三好促三效” 奋力打造炭循环经济产业中心

  近年来,温州市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无废城市建设的专题会议与政策文件要求,紧紧围绕浙江所需、温州所能,全域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强力推进各县(市、区)普通工业固废、危险废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农业废弃物等5大废物治理攻坚战,加强完善分类贮存、高效收运、充分的利用、统一处置全过程闭环式“五废共治”体系。在工作高位推进下,温州市成功入选“十四五”时期国家级“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名单,市本级、鹿城、龙湾、洞头、乐清、瑞安顺利创成省级三星“无废城市”。今天让我们来看看瓯海是如何助力“无废城市”建设的。

  近年,伴随着我们国家的国民经济的发展及工业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危险废物的产生量总体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温州市瓯海区以鞋服、眼镜、锁具、包装印刷、汽摩配、电镀等传统轻工业为主,其产生的漆渣、涂料废物、废活性炭等危险废物量大面广、污染隐患突出、消纳渠道少、成本高的问题亟需解决。如何妥善处理处置危险废物不仅是“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更关乎生态环境安全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为此,瓯海区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注重因势利导、因情施策,以“三好”为工作方针,实现“补短板、利长远、惠民生”的三大效能,破解瓯海区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难题,为瓯海区高水平发展增势赋能。

  面对危废处置难题和活性炭再利用课题,瓯海区根据省市提出的“危险废物不出市”原则和辖区真实的情况,提出建设活性炭再生协同焚烧漆渣、油墨渣等危废综合利用处置中心,毗邻电镀园区。项目纳入《浙江省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建设规划(2019-2021年)》,市、区政府格外的重视,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项目用地的地块功能调整、项目计划变更等多项事宜,合力推进项目落实。现该项目已建成投运,年收集、贮存、利用废活性炭达1.5万吨,年协同处置有机危废3000吨,同时副产蒸汽50000吨可为瓯海电镀园区内的企业供热,以资源化途径实现了“变废为宝”,改变了以往用一次就“一烧而尽”的处置模式,实现了危废倍量级的减量化和资源化。

  臭氧作为近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中的一大堵点,各地环保部门纷纷发布相关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方案中不约而同都提到利用活性炭吸附法治理臭氧生成的重要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但是由于部分企业环保意识弱且更换全新的活性炭费用较高,多数企业常存在惰性心理、侥幸心理,废气治理设施活性炭更换不及时,处理效果不佳的现象都会存在。对此,瓯海区活性炭再生协同项目选择高温热再生处置技术,具有再生时间短、效率高、活性炭损耗低等特点,可将涉废企业处置成本下降约50%。与此同时,推出“炭小云”小程序为涉废公司可以提供预警、更换、清理、运输、再生及危废申报等一站式服务,推动治污主体由业余治污向专业治污转变,实现废活性炭“统一收集——集中再生——达标排放”循环利用一体化,推动瓯海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有机统一。目前,已收集全市区域废活性炭518.36吨(主要为低碘值蜂窝炭以及低碘值颗粒碳),处置利用活性炭53.53吨(目前正在生产中,数据还会有上涨)。

  据统计,全区每年可产生上万吨废活性炭,但其质量不达标、填充量不够、更换不及时等多种问题屡见不鲜,传统监管方式面临的压力与日俱增。为此,瓯海区以数字化为依托,建立温州市活性炭吸附处置设施数字化管理云平台(炭管理云平台),实现了活性炭收集、再生、处置全生命周期监管。未来,计划融合温州市活性炭工况监管平台、浙江省危废管理平台、“环保云管家”等监管平台,打通信息壁垒,推进数字相互连通,实现固态废料环境监管由“散装”变“集装”,推动土壤固废治理领域新提升,为打好“无废城市”创建攻坚战提供有力支撑。

上一篇:温州鹿城“集成式”化解行政纠纷

下一篇:久久为功 温州深化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