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9 建筑楼宇

  1月31日零时,四川成都、泸州、德阳等8市启动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2月1日至7日,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每日3次向成都市生态环境局报送排污异常企业监测分析日报。

  2020年12月下旬以来,受不利气象条件和企业污染排放因素影响,成都等地区出现轻度至中度污染天气,部分会出现重度污染天气。12月26日,国网四川电力利用智慧环保用电监测平台全过程监控全省842家重点管控企业用电数据,联合成都市生态环境局数据分析人员重点监控该市670家工业公司,并对其中应采取停产措施的340家排污企业用电行为进行小时级研判。当天,平台监测到成都市260家疑似异常生产企业。成都市生态环境部门连夜开展督查。12月27日中午,多个方面数据显示疑似异常生产的公司数下降至75家,夜间下降至21家。1月31日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启动后,国网四川电力加强全过程监控,由每日1次向成都市生态环境部门报送排污异常企业监测分析日报增至每日3次报送。

  排污公司制作监管一直是生态环境部门监督执法的重点和难点。2019年8月,国网四川电力研发智慧环保用电监测平台,并在成都市试点建设,与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开展战略合作,融合成都市生态环境局数智环境系统。目前,平台已累计接入6078家重点排污企业,开展了生产模式识别和异常生产预警,辅助生态环境部门实现了重点企业在线监管,在成都市实现高排放区域定位、异常生产企业研判、执法指令下达、执法结果反馈的全链条闭环监管。平台2019年12月上线以来,辅助成都市完成夏季臭氧污染和冬季大气污染防控,累计发现企业疑似违规生产行为600多起,年减少生态环境部门现场核查7300人次。

  “引入电力数据后,自今年1月31号启动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以来,平台监测到70多家疑似没有落实停限产责任的企业。我们马上开展了现场核查。以往,两个人一天仅能巡查约10家企业,现在能在1小时内完成所有重点监管企业的线上巡查。”成都市生态环境局信息中心副主任闫文生介绍。

  截至2月7日,成都市320家排污重点企业试点应用了直接安装于生产线末端的用电监测装置,提升了智慧环保用电监测平台的监测精度。目前,国网四川电力已启动智慧环保用电监测项目的二期研发工作,将结合平台应用优化异常违规生产行为的研判算法,提升研判准确性;扩展河道流域涉污企业监测等应用场景,更好服务地方污染防治。

  中国电力网于1999年正式上线运行,是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主力的全国性电力行业门户网站。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标注明确来源“中国电力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的权力。

  在刘军极具亲和力、简单轻松的开场白鼓励下,来自建筑、家具制造、包装印刷、工业涂装、砖瓦窑、汽修、机械加工、铸造、涂料制造等行业企业的代表畅所欲言,与生态环境、工信、住建、城管、交通等有关部门以及“一市一策”专家组一同探讨,寻找公司制作与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之间的最佳平衡点。

  “要突出以降碳为源头治理的牛鼻子,实施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牵引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绿色转型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2021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表示,我国将落实减污降碳总要求,编制实

  以试点为基础,全国碳市场自2017年底启动筹备,经过基础建设期、模拟运行期,如今进入真正的配额现货交易阶段。除了首批纳入2225家发电企业,钢铁、化工、电解铝等行业也已经做了长期准备,下一步要考虑加快纳入。

  据生态环境部2月5日消息,2月4日,生态环境部与中国海油在京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领域部企合作,推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海洋石油事业迈上新台阶。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中国海油董事长汪东进出席协议签署仪式并讲线

  今年1月29日,英国驻华使馆在北京真正开始启动了“同住地球,共助地球”活动。该活动由联合国和世界自然基金会支持,旨在呼吁公众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前采取气候行动。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2021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表示,我国将落实减污降碳总要求,编制实施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快速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2021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表示,我国将落实减污降碳总要求,编制实施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快速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

  本报讯 1月28日上午,四川电力交易中心30%股权转让产权交易合同签署完成,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持股票比例由70%逐步降低至40%。这标志着国网四川电力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系统率先全面完成电力交易机构股份制

  《2021年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发布 我国储能装机累计达35.6吉瓦 在新能源发电侧装机同比增长438%

上一篇:AcrelClound-3000 5万点位

下一篇:安装环保用电 监控设备 涵江区创新企业环保“互联网+”监督管理模式